【概要描述】LEED绿色建筑认证成功的商业运作和市场定位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和追随,如今它已经成为全球默认的主流绿色建筑评级体系,得到全球不同气候带国家的认可
零碳园区,是指在一个产业园区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一定周期内(通常为一年),通过清洁技术支持、碳回收技术、能源存储交换等方式全部予以抵消,从而全年实现碳元素“零排放”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LEED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绿色建筑评级系统,几乎每天有17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进行认证。LEED认证为建筑或社区的绿色属性提供了独立的认证,范围包括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节能、高性能、健康、经济的建筑。
新建园区从规划设计开始进行全生命周期的零碳园区规划,是最主动的、最有可能实现的。很多碳减排的方案和措施在规划设计阶段是最容易实现的。从四个方面入手实现零碳园区:
能源方面:尽量高比例使用再生能源使用屋顶光伏、光伏车棚、小型风力发电设施生产可再生能源电力,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用于园区生产运营。有条件的园区建设有沼气热电联产及热泵系统,并配有储能电站、储热储冷装置,满足园区的供暖、制冷和供电需求。
建筑方面:尽量降低能耗,提高能效采用节能保温材料、遮阳板、三玻窗等节能建筑技术,所有新建建筑全部为绿色建筑,并获得LEED铂金级别认证。园区建筑都安装智能电表,并通过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进行集中控制。
交通方面:电动化园区内交通工具尽量全面电动化,配置足够电动汽车充电站,可建立共享电动汽车租赁中心。充电电力来源为风电和光电,电池存储设备由退役汽车电池组成,充电时段和充电功率可智能调控。园区还配有无人驾驶汽车、电动观光车、共享单车等。
零碳工业园区:工业园区需要大量动力电,耗电量巨大,做成零碳园区的关键是能源供应是否基本上来自于再生能源。如果是化石能源是不可能实现碳中和的。内部运营要尽量电动化。
零碳办公园区:办公园区是最可能实现零碳园区的,再生能源、绿色建筑、数字化智能化运营管理是关键。零碳居民社区:居民的生活耗能量是比较大的,提供再生能源,被动式建筑是关键。
不过总体而言,零碳园区,理想很丰满,现实还是有不少难度的。毕竟仅一栋建筑的零碳,就涉及了光伏、储能、暖通空调、照明、碳管理等几大模块,十分考验集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