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描述】LEED绿色建筑认证成功的商业运作和市场定位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和追随,如今它已经成为全球默认的主流绿色建筑评级体系,得到全球不同气候带国家的认可
为实现园区“碳中和”目标,在打造零碳园区中,应根本上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方面入手,叠加智慧能源管理与能源交易,构建零碳园区的指标体系。
LEED绿色建筑认证是目前全世界认可度最高、使用范围最广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同时,它也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工具之一。对于振兴和扩大可持续建筑领域的市场规模具有重要意义。
括碳排放现状核算方法研究、碳排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碳排放源识别与监控方法、低碳排放与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方法等方面。通过试点工作,重点从碳排放评价技术方法、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的规划优化调整方式和环境管理机制等方面总结经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为碳排放评价纳入环评体系提供工作基础。
零碳排放是低碳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零碳园区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可概括为:在园区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方位系统性融入碳中和理念,以综合能源规划技术为支撑,应用数字技术赋能智慧管理,商业模式创新助力规模化推广,通过减少碳源排放、增加碳汇吸收及贡献零碳能源等方式,经过低碳排放、近零排放、净零排放发展阶段,逐步实现园区内部碳排放与吸收的自我平衡。
综合能源规划技术支撑零碳园区建设。零碳园区的核心在于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综合能源系统,综合能源系统基于多能互补方式,在系统内融合零碳新能源、零碳储能、多能耦合、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在外部考虑碳中和、碳回收等多种零碳模式,将园区的能源需求和供给进行一体化的统筹和协调,充分挖掘系统多维效益,打破能源不可能三角形,有效实现包括供能可靠性提高、综合能效提高、用能成本降低、碳排放降低和其他污染物排放降低的零碳园区规划“两高三低”目标。
在零碳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建设中,需重点关注零碳能源与零碳建筑的融合,充分利用园区屋顶和立面资源,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应用;利用天然地热能为建筑提供供暖与制冷服务;配置电储能、热储能、冰蓄冷等多元储能设备,提高建筑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